“谢谢,真的很谢谢你们,要不是有你们这么悉心治疗和耐心护理,真不知道我老两口该怎么办……”这位话语间带着些哽咽的老人,是康复科即将出院的患者陈爷爷(化名)。在出院之前,他手捧者表达万般谢意的锦旗送到康复科周乐花主任,及副主任曾小平和护士长吴虹的手中,眼角的皱纹里“堆”满了感激。然而比锦旗更早到来表达谢意的,是几天前那个让全体医护人员眼眶发热的“暖心西瓜”。

时间回到今年六月中旬,康复医学科收治了一对让人心疼的老夫妻 ——80 岁的陈爷爷(化名)和他的老伴李奶奶(化名)。当时,李奶奶刚做完髋关节手术,本就需要小心翼翼的康复理疗,偏偏还受阿尔茨海默症、高血压的折磨,心肺功能也弱,一天到晚离不开人床旁守护。由于其子女长期居住外地,这份重担,自然而然落在了陈爷爷肩上。他自己腿脚本就不利索,可一想到孩子们工作忙,始终没开口叫过一声苦,默默把照看老伴的活儿扛了下来。
可阿尔茨海默症像块“绊脚石”,总让李奶奶情绪不稳。每次护士来插胃管、做护理,老人都会本能地抗拒,手脚乱挥、哭闹躲闪,往往折腾得医护人员额头沁满汗珠,忙得满身是汗。陈爷爷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却又帮不上太多忙。白天来回在病房和治疗室间奔波陪护,夜里也睡不踏实,他的腰腿痛毛病一天天加重,到最后,自己也得定期做康复理疗。一边是病情困扰、一边是照看老伴儿,让这位八旬老人的眉头更加紧锁起来。
但这份无助,没能逃过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的眼睛。他们早就把老两口的难处记在了心上,周乐花主任在科室会议上轻声却坚定地说:“这对老人太不容易了,我们得做得更多些。”从那天起,康复医学科悄悄多了个“关爱小组”:治疗师会将老太太的理疗时间安排在陈爷爷之前,让老人能安心接受治疗;护士们手把手教陈爷爷正确的康复手法,让他能在陪伴时帮老伴做训练。一些年轻的小护士看到老两口的难处后,也自发的利用休息时间帮老两口打饭、代购生活用品,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。

那些细碎的温暖,像一缕缕阳光,慢慢照进了老两口的康复路,也悄悄抚平了陈爷爷紧锁的眉头。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,李奶奶的髋关节功能逐渐恢复,情绪也稳定了许多,甚至能认出经常来看她的医护人员;陈爷爷的腰腿疼痛也明显缓解,右下肢麻木的症状也改善了许多。“要是没有这些好医生、好护士,我们老两口真不知道该怎么办。”看着老伴儿一天天好转,陈爷爷心里充满了感激。

前几日,陈爷爷特意趁着天气好,冒着盛夏的烈日,步行到附近的水果店,精心挑选了几个大西瓜,步履蹒跚地送到康复科。当医护人员看到满头大汗、手里还提着沉甸甸西瓜的老人家时,都忍不住红了眼眶。“您这么大年纪,还特意跑一趟,真是太让我们感动了。” 周乐花主任、吴虹护士长连忙接过西瓜,拉着老爷子的手让他坐下休息。
“嗨,这点算啥~经过你们的治疗我腿疼好多了。快,切瓜给孩子们吃。”细心的吴虹护士长发现,烈日已将西瓜皮晒得发烫,老人的衬衫早已被汗水浸透。但映照在患者脸上的却丝毫没有疲惫,是另一种欣慰。
如今这面锦旗被悬挂在康复科护士站最显眼处,每当有新患者好奇问起,医护人员总会笑着讲述“暖心西瓜”的故事。周乐花主任表示:“我们只是做了份内的事,却收获如此厚重的情谊。这正是优质服务核心——用专业守护健康,用爱心温暖人心。”